1、选择题 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
C.奖励农耕的政策
D.闭关锁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通过材料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汉初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得乘坐车辆;商人的子孙后代不得做官,不许购买土地。汉初统治者通过这些措施来限制商人,达到“重农抑商”的目的。A、C、D都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欧宗教改革的理解。A项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C项是错误的;与材料无关。D项与材料无关。所以选B。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耕作经验的丰富
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使用木、骨、石器生产,不得不在生产中大规模集体协作,即千耦其耘;到了春秋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和私有土地的出现,个体农耕成为了可能。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生产工具的改进。故选A。BCD三项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学生一定要把握住。此外,小农经济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部门的是
A.纺织业和造纸业
B.纺织业和面粉业
C.造纸业和化工业
D.冶金业和面粉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轻工业,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故选B。A项也是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不是最快的行业;CD项涉及到新兴行业和重工业,明显错误。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较快;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虽然发展缓慢。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19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是
A.洋务近代军用企业
B.洋务近代民用企业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军械所,率先采用机器生产。故选A。B项是在19世纪70年代;C项是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D项是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兴办了大量的军事、民用企业。民用企业商品投放市场,对抵抗西方经济侵略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活动、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