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信息反映的是( ?)

A.天津工商业调整完成
B.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天津建成国际港口大都市
D.天津港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2、判断题 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作了苏联共产党新党纲的报告,其中提到:“在最近二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将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以保证全体居民得到丰裕的物质的和文化的财富;苏维埃社会将紧紧地接近于实现按需分配的原则……”与赫鲁晓夫这段报告在认识上存在相同错误的是
A.土地革命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3、判断题 李进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查阅资料做了如下笔记(见下表)。通过对该笔记的分析,他对申新公司和民族工业得出了一些认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申新纺织公司的变迁:民国4年,从英国进口36台纱机,采用股份公司形式的“上海申新纺织厂”(即申新一厂)开工。民国8年利润达到100万元。 民国10年在上海组成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三新财团”),构成荣家资本集团。三新总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据民国21年统计,申新纺织公司共有9家厂,占全国民族资本(东北除外)纺锭、布机总数的19.9%和28.1%。 抗日战争期间,除汉口分厂内迁重庆、宝鸡外,余均被日军侵占。 抗战胜利后,申新原有各厂规模均未恢复至战前水平。 1951~1955年,各地申新纱厂相继实现公私合营。
|
A.公司创办时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B.公司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
C.公私合营后公司的性质发生巨变
D.国际因素对民族工业发展影响较大
4、判断题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判断题 该图《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先生关于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在回忆其被抄家的情景时写道:“我知道,我们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当时打死人是可以不受法律制裁的。他们的木棒中,他们的长矛中,就出法律。”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当时的法律规定打死人并不算是违法
B.中国社会已经陷入了严重的混乱局面
C.我国的立法权已经掌握在^造**派手中
D.文革时期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