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三: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从图一和图二服饰变化中,你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影响?(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商鞅为实现民“殷富”所采取的措施。(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4分)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4分)
2、判断题 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 )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有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
C.都壮大了本国的实力
D.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
3、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天皇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B.将军、大名、武士都属于统治阶级
C.武士是幕府统治基础,全都效忠将军
D.工商业者受统治阶级的歧视
4、判断题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之一,她是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的结果。古代的鲜卑族在经历了一次主动的改革后,逐渐融入了汉民族,这场改革是
A.秦国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北宋王安石变法
D.明朝张居正改革
5、判断题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冬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畜既积,黎元永安。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上》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作用如何?

材料二
图13 北魏文官汉服俑?图14 汉人胡食图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