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韩非认为,应当让人民经常处于饥寒而求食不能的状态,只有仰仗国家禄赏才能存活,这样才能保证人民顺从国家的法令。这一主张核心是
A.“国强则民强”
B.“法制强民论”
C.“富国民弱论”
D.“法制强国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让人民经常处于饥寒而求食不能的状态”可以看出这是要弱民,强调只有“弱民” 才能让民仰仗国家的施舍,才能顺从法律。故选C。AB项明显与材料相反,材料说的是弱民;D项偏离了材料的意思,材料主要说的是只有民弱才能法制得带贯彻。
点评:法家思想是战国百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用法治来管理国家,严刑峻法;同时又主张社会变革,认为社会是不断的向前发展的,用古代的方法来治理当今的天下无异于守株待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
A.“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专为游观而发”
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
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与理解。抓住关键词“社会进步”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
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
B.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C.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
D.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十三行是鸦片战争前广州负责对外贸易的唯一商行,十三行是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所以D项在鸦片战争之前成为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但与题意时间特征要求不符,A B C三项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受西方物质文化影响的生动体现,故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为《唐代高昌县授田文簿》。对该图所反映的土地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的一种形式
B.它的实行是国家保护自耕农经济的表现
C.受田农民拥有对土地的全部所有权和处置权
D.从北魏到隋唐前期封建国家一直使用这种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受田农民对土地拥有部分所有权,所有土地均不得买卖或限制买卖。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西方国家形成与中国建交热潮,取得如此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有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变“左”倾对外路线
②中美都面临苏联的压力,有和缓关系的共同需要
③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深陷越战泥潭
④日本希望成为政治大国,中国的资源、市场、廉价劳动力对日具有吸引力
⑤第三世界的崛起,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⑥中国改革开放,国家财力雄厚,人民生活富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的原因,包括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美苏之间的国际环境、美国的经济衰退,第三世界的崛起等等,①②③④⑤都正确,⑥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在八九十年代以后取得的,所以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