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女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对女工权益的保护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早的女工大概出现于1861年。这年的5月,上海首家机器缫丝厂——怡和丝厂建成……最初是雇佣有经验的中国男工,工资每天300铜板(约0.27美元)。厂方很快发现女工是最经济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劳动力来源,于是陆续辞退男工。同年7月,该厂已雇佣25名女缫丝工,工资每天100铜板。
——李帝《近代中国女工的产生及婚姻家庭生活概况》
材料二 女工们一天工作十三小时以上是非常普通的,而微薄的收入都被占有女孩子的承包商赚去了。他买一个女孩子花三四十块银元,而在三年的合同期间,他希望从每个奴隶身上赚到二百元左右。在这期间,他让她们住在拥挤的宿舍里,给她们吃的是腐败的食物,还要看住她们不让逃走;如果走失了一个女孩子,他得赔六块钱给工厂。
材料三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女工保护条例(草案)》完成。其中规定:女工怀孕后,应实行生育前的定期检查……所费时间,以工作时间论。1960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妇联共同提交的《关于女工劳动保护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工,给以工间休息,有条件的,还应该不让她们做夜班。1988年7月,国务院颁布《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93年11月,卫生部颁发《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
——潘锦棠《中国女工劳动保护制度的沿革》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女工的工作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女工权益保护工作的特点。从民主政治发展角度,简要分析女工权益保护工作在新中国不断得到推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材料,评价新中国在解决女工问题上的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工作时间长,工资收入低,生活条件差,人身不自由。
(2)特点: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女工权益;多部门齐抓共管;结合女性特点,详细规定保护举措。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和不断完善;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3)女工权益得到保障并不断完善;立法是女工权益的根本保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所示文献是在下列哪一会议上制定通过的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 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
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愿迄今实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4∶1。2011年春进一步修改为1∶1。这表明( )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进程就已经开始,故A项错误;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变为1∶1,城乡代表名额趋于平等,可以看出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中“偏向农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