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小本经营
B.分工明确
C.铁犁牛耕
D.男耕女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牛郎织女的传说中可以发现人们对男耕女织生活方式的向往之情和对爱情的赞美,答案选D,A与小农经济无关, B项是男耕女织生产方式的特点,C是耕作方式的特点。
考点:小农经济的特点
点评: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同时还应该关注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小农经济的地位等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是在
A.1949年
B.1972年
C.1992年
D.2001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因此选B.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应周恩来邀请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工场
B.工厂
C.公司
D.企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最正确的是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
D.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经济数据变化非常小,所以,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和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说法都是错误的。数据只说了江西的数据,不是全国的。D. 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说法不对。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点评: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原因:(1)影响经济转型的制度性因素——土地私有制。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它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2)影响经济转型的政策性因素——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的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但,到封建社会后期它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社会进步。“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3)影响经济转型的经济结构因素——小农经济。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由于沉着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4)影响经济转型的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发明电影的科学家是
A.美国的格里菲斯
B.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C.英国的贝尔德
D.美国的卓别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影视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英国的贝尔德,提出了彩色电视系统构图,并测试成功;格里菲斯,这位美国的电影大师以他非凡的才能,把电影从戏剧的奴仆地位中解脱出来,使之发展为一门与音乐、美术、文学平起平坐的独立的艺术门类;卓别林是一名职业演员;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