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他指的国家是
A.苏联和东欧各国
B.日本和西欧大国
C.中国
D.印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首次排除A和C,1971年,美苏争霸,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也还不正常,所以不是朋友或盟国。印度是个发展中国家,还无力与美国竞争,排除D,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二战后美国、日本、西欧关系的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突出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图1?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图2? 欧盟
[? ]
A.从对抗到联合
B.从两极对峙到多极化
C.从战争到和平
D.从军事联盟到货币统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试评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2)援助:提供军事援助;提高中国的政治地位;提供贷款援助;原因:日本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帮助中国抗战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特点:较为公开透明;具有包容性或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举例: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
(4)改革开放后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多边外交奠定了基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趋于缓和(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合作中谋发展日渐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的西欧呈现着一个利益多元化与各利益主体需要进行多重整合的局面,……而美国……鼓励西欧不但在经济上联合,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加强合作与联合。这就使得走欧洲联合之路的决策在客观上顺应了美国和法国各自的战略需要,尽管它们的战略出发点完全不同。
——谢伟良《世界的分裂:冷战的兴起》
材料二? 1964年1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三天后,戴高乐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的承认世界”,他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
材料三?只有同欧洲既合作又竞争,才能在全球化中搞活日本的外交……通过同欧盟合作,给世界造成日本可以信赖的印象,这在外交上有利。……通过统计可以知道,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日本同欧洲一致的时候比同美国一致的时候多。
——2002年日本《外交论坛》月刊7月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与法国战略出发点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二中戴高乐总统的预言是否成为现实?(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加以说明。(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欧洲 “既合作又竞争”的原因及目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法国:保障自身安全,谋求经济发展,避免战争。(3分)
美国:壮大资本主义阵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3分)
(2)判断:是(1分)
说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同中国的建交高潮(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3)原因:有共同利益,利于合作;实力都不断增强,互为竞争对手。(4分)
目的: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2分)
(4)和平、合作中有利于发展;国家利益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2分)
本题解析:
(1)战略出发点即主要目的。二战后,欧洲国家经过战争的破坏,普遍衰弱;美国实力占据绝对优势,意图称霸世界;苏联崛起与美国争夺霸权。因此法国的战略出发点是保障自身安全,避免战争,谋求经济发展;美国的战略出发点是控制西欧,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对抗苏联。
(2)从材料中看,戴高乐总统预言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承认中国。结合所学知识,他的预言会成为现实。举出其他国家承认中国的有关史实即可说明,如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同中国的建交高潮。
(3)日本的外交政策是由经济、政治实力的变化和利益需要决定的。日本与欧洲合作,是因为有共同利益,有合作的需求;日本与欧洲竞争,是因为日本、欧洲实力都不断增强,互为竞争对手。日本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伴随经济实力的发展,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4)影响国家间的外交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国家实力、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三者相互交织共同发挥作用。回答本问题,应与上述材料和问题相结合,总体来说和平、合作有利于共同发展;从美法关系、法中关系、日欧关系来看,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展开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利比亚多处军事和民用目标遭到导弹袭击,造成平民伤亡,建筑设施严重毁坏。这表明
[? ]
A.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B.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很漫长
D.霸权主义仍在影响和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