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苏州丝织业“机匠”“听机户呼织,计日取值”
B.制瓷、纺织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推行“一条鞭法”
D.商品经济发展,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B.《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书名《论语》和“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可知讲的是孔子,故A项本身是正确的;C项的“西学东渐”时期应为明末清初的那次西学东渐,时间上与题干中的1691年吻合,这个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也使得C项描述的状况具备可能性;B项可以直接从题干中解读出来。因此BCD均正确。此时期中国文化的外传主要是西方传教士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西方,而不是当时中国政府的宣传。因此D错误,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商鞅变法与李悝和吴起的变法相比,最深刻的不同点是
A.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加强地主阶级专政
C.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富国强兵
D.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全球通史》载: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可以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儒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道家关注天人关系
B.儒家主张“以德治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C.儒家主张社会变革,道家主张“兼爱非攻”
D.儒家和道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由此判断,当时孔子对现状的态度是
A.肯定
B.否定
C.中立
D.无所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违反了西周的礼制思想,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目的在于改变战乱频繁的现实社会,恢复礼乐和谐的理想社会,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
点评:儒家思想起源于我国春秋晚期,为孔子所创,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大宗,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享受特殊礼遇,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影响此后中国两千年历史的主流思想。直至今日,复兴国学的内容中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