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苏州
C.扬州
D.洛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瓷都,唐代以后中国商品经济较快发展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南方的丝织业最为著名,B苏州是其典型代表,C扬州盛产铜镜,D洛阳是唐代的都城,也是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
点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受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部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罗斯福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当选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现象”与“结论”。“现象”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结论”是从前提推论出来的判断,一般指对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论断。选项中“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当选”、“实施……经济政策”、“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国家建设”都是现象的表述。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以下是英、德两国煤炭消费量的数据(单位:千吨),从此表中可以直接提取的信息包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861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913年,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德国迅速崛起;材料中1861年的英德对比,可以看出此时英国的工业化水平高于德国。1913年英德的对比可以看出德国发展较快,英国相对要缓慢,故英、德两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D。①③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发电机的发明与蒸汽机的改进主要的不同是
A.有科学理论做基础
B.发明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C.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D.有较长时间完善过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该项规定出自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是《辛丑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中有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和外国在华开厂的内容;《北京条约》中有赔款、割地和增开口岸的内容;《南京条约》中有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的内容,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
点评:关于《辛丑条约》的内容,还可以考查赔款、使馆界、拆毁炮台等,另外《辛丑条约》的影响也是常考的内容,从此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