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
B.召开华盛顿会议
C.签订凡尔赛和约
D.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为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首先要理解威尔逊的“管理世界”的含义,他所说的管理世界实际上就是统治世界。这是一战后巴黎和会前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来的。A与题目不相符,同时时间也不对,A是1917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于1921-1922年;美国因为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没有签订凡尔赛和约;十四点和平纲领提出于1918年。因此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近200年来,欧洲局势纷繁复杂。
材料一? 200年前,拿破仑帝国盛极而衰。下图是某次拿破仑战争形势图。

(1)请写出该战役的作战双方并概述该战役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影响。(6分)
材料二? 100年前,欧洲笼罩在世界大战的阴影中。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2)简述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的主要史实。一战前后,围绕世界霸权和殖民地进行了一系列争夺,在此期间各大国国际地位变化?(10分)
材料三?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年~2000年)
时间
| 进程
|
1951年
|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
1958年
| 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
1967年
| 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
1975年
| 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理事会”。
|
1979年
| 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
1991年
| 欧共体通过欧洲联盟条约即《马约》。两年后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
1993年
| 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
1999年
|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3年后,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二战后与一战后的法德关系有何变化?从政治经济、国际地位和社会思潮等角度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0分)
参考答案:(1)法国和俄普奥等反法联盟。?(2分)
对法国来说:各附庸国及诸小邦趁机摆脱法国控制。(2分)
对被法国奴役的欧洲各国来说:拿破仑陷入四面楚歌境地,加速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2分)
(2)在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中,形成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最终形成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世界大战迫在眉睫。(6分)
一战中德国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失败,一战后欧洲衰落,美国日本崛起。(4分)
(3)从相互敌视到趋向联合. (2分)
一战后,普法战争和一战以来的民族仇恨;德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宰割和惩罚(《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民族复仇意识严重。(4分)
二战后,世界人民和平主义高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普遍衰落,国际地位下降;面对美苏争霸的威胁,欧洲经济联合与一体化进程加快,有效地制约了战争的可能性。(4分)
本题解析:(1)依据图片所示为莱比锡战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战斗中反法联盟方面丧失约5.4万人,法军约死伤3.7万人。会战的直接结果是拿破仑一世在德意志的统治最终崩溃,莱茵联邦解体。 此后,反法盟军乘胜追击,兵临巴黎城下,巴黎守军投降。1814年4月,拿破仑不得不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由此可以得出交战双方为法国和反法同盟,影响由前面可以归纳出。
(2)结合一战的背景来理解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的主要史实,即战前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围绕着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日趋尖锐,主要有三大矛盾即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三大矛盾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导致一战的爆发。
结合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可知,战争是欧洲势力遭到削弱,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势力日益强大。
(3)本题依据战后欧洲的相关史实加以回答,一战后法德之间矛盾日趋尖锐突出,究其原因在于普法战争和一战以来的民族仇恨;德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宰割和惩罚(《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民族复仇意识严重,导致在二战中德国占领了法国。二战后在美苏冷战对峙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下,法德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开始走向联合,原因可以结合欧共体形成的原因加以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材料一 《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当真正的危险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间在日内瓦缔结的关于战时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包括:战地公约、海上保护、战俘待遇、保护平民等。其中1949年日内瓦第4公约,有159条正文和3个附件,主要内容是:处于冲突一方权力下的敌方平民应受到保护和人道待遇,包括准予安全离境,保障未被遣返的平民的基本权利等;禁止破坏不设防的城镇、乡村;禁止杀害、胁迫、虐待和驱逐和平居民;禁止体罚和酷刑;和平居民的人身、家庭、荣誉、财产、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应受到尊重;禁止集体惩罚和扣押人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非战公约》。(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内瓦公约》体现的主要原则以及与《非战公约》内容的主要区别。(7分)
参考答案:
(1)《非战公约》有利于巩固一战后欧洲的和平秩序;强调的互不侵犯和限制战争的原则,体现了历史进步;但《非战公约》并没有有效的约束力。(5分)
(2)原则:人道主义和保护人权。(3分)
区别:《非战公约》旨在限制战争,《日内瓦公约》强调战时对人权的保护。(4分)
本题解析:(1)《非战公约》强调了互不侵犯的原则,有利于维护一战后的和平的秩序,但是该公约并非强制性的文件,当危险来临时“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此外,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2)从材料“处于冲突一方权力下的敌方平民应受到保护和人道待遇”、“和平居民的人身、家庭、荣誉、财产、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应受到尊重;禁止集体惩罚和扣押人质等”等信息可以看出《日内瓦公约》的主要原则在于人道主义和保护人权。《日内瓦公约》主要强调战争状态下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非战公约》主要强调的是限制战争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6分)十九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柏林,1917年1月19日,德国外交大臣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密令:2月
初我们将实施无限制潜水艇战。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如果这个计划不成功。我们将在下列基础上与墨西哥结成同盟:我们将一起发动战争并一起走向和平……相信墨西哥一直想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的领土……绝不容情的潜水艇战争将迫使美国在几个月内投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于1917年卷入战争的原因。(2分)
材料二:在1921年到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与英国采取一致步骤,用斡旋的方式促成中日两国关于山东纠纷的解决。……
在华盛顿会议中,日本与中国的代表会同英国与美国的观察者曾考虑这个问题。这些直接谈判的结果,中日两国于1922年2月4日签订一个条约。规定山东的全部主权交还给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向日本银行家借款赎回,借款为期十五年,……
——(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山东问题最后得以解决的原因。(2分)
材料三:

(3)材料三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的“空缺”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四:美国政府请求日本政府实践其业已声明关于门户开放及不干涉美霸权利之保证,采取迅速有效措施:
(一)停止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内强制施行的有歧视性的外汇管制与他种措施。这种措施之施行,直接或间接地歧视了美国贸易和企业;
(二)停止任何剥夺美国人民在华从事任何合法贸易或工业之权利的独占或优先制度,……[
(三)停止在华的日本当局对于美国财产及他种权利的干扰,……
——(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1938年l0月6日)
(4)根据材料四回答: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政策的特点
。(2分)
(5)结合上述材料归纳一战前后美国对欧洲和远东(亚太地区)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原因。(6分)
参考答案:(1)美国船只遭到德国袭击(或德国实施无限制潜水艇战);德国联合墨西哥共同反美。(2分)
(2)中国坚持斗争;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或美英等国的干预)。(2分)
(3)美国提议建立国联,但没有参加。影响:美国被排挤出欧洲,企图称霸世界的意图落空
;一战后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的美国没有参加国联,使国联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4分)
(4)维护美国在华利益,对日本侵略行径没有采取强硬措施。(2分)
(5)对欧洲政策:从谋求干预欧洲事务、谋求霸权到拒绝参加国联,不参与欧洲事务。(2分)
对亚太地区
政策:积极参与、与日本争夺亚太地区霸权。(2分)
原因:综合实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英国推行势力均衡政策,希望用德国来牵制法国,避免法国称霸欧洲大陆;法国极力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