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5万美元纯收入和4万美元遗产征收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公司税过去一律是13.75%,根据1935年税法,公司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12.5%,5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15%。罗斯福这一举措的实质是
A.对富人的一种横征暴敛
B.资本主义国家一种新的社会不公
C.国家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再分配
D.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与认识。新政从本质上看仍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是为维护资本家利益服务的,损失的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利益;材料体现的税收政策只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再分配的方式,以降低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最终维护资本家的利益。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罗斯福新政中,贯穿始终的措施是
A.救济
B.复兴
C.改革
D.整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965 年,美国最大的100 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 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到198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8%。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是如何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
参考答案:(1)发达国家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公民社会福利得到立法和制度的保障;股分公司不断增加,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2)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缓和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战后,发达国家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本题解析:本题是图示材料解析题,考查学生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图一是国营企业,图二是社会福利开支,材料二是指股票分散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出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 材料二 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材料三 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反映的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失业问题依旧严重,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解决措施:①继续兴办公共工程,开展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②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为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3)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统计,1933—1934年间,美国的农业种植面积减少了31万平方千米,牛马等大牲畜减少了2300万头。这一举措可以预见的效果是
A.农产品价格开始回升
B.物缺则贵的无情法则失去作用
C.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得以兴建
D.刺激了消费和生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33年美国开始实施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采取削减农产品产量的办法,以刺激农产品价格回升,进而促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因此A符合题意,BCD三项无从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