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一)
2020-08-06 04:14:20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①现代化; ②人类; ③世界; ④未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对以下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陈寿的作品于明清成为“四大奇书”之一 B.此时鲜卑拓拔部改国号为魏,定都平城 C.汉武帝时期的海上交通线促进文化交流 D.儒家文化是东北亚地区文化的重要内容
|
3、选择题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了当时 A.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B.南方相对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C.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 D.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
|
4、选择题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选择题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松江府
|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
苏州府
|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
嘉兴府
|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
湖州府
|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
①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②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③市镇经济繁荣 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