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
《韩非子》? B.《墨经》? C.《老子》? D.《论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意,复旦大学校训,涉及到了学习、思考和“仁”的思想,故是《论语》的思想,故D入选。《韩非子》涉及的是法家思想,《墨经》涉及逻辑学和光学,《老子》是道家思想,涉及世界本源和无为思想,故排除AB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关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三民主义
B.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实现了两党合作
C.合作后逐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合作的最大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共产党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合作实现即建立革命统一战线。A、B、C均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它们创建于
A.解放战争时期
B.1949—1956年过渡时期
C.十年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根据所学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是通过1954年宪法以宪法的形式确立的。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6年秋,中共八大的决议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一次比较成功的探索,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回答:
(1)试结合过渡时期的历史内容分析作出有关我国国内主要矛盾这一科学论断的依据。
(2)八大提出了哪些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
(3)后来这些方针和设想并没有认真贯彻和落实。举出20世纪50年代后期违反八大精神的主要事例。
(4)分析八大方针和设想未能认真贯彻和落实的原因
参考答案:(1)①对敌斗争的任务基本完成。建国之初,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通过追歼残敌、土改和镇反,阶级敌人已基本被消灭。②人民政权已巩固。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地方政权不断建立并巩固,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第一部宪法,加强了民主和法制。新中国外交成熟,国际威望提高。③社会经济领域有根本变化。建立了国营经济,恢复了国民经济,发展了农业生产,破除了工矿业内的旧生产关系。一五计划进展顺利。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和巩固了。(2)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即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3)一是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二是发起了严重违背客观规律的“大跃进”运动;三是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论断;四是大搞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的人民公社运动;五是错误地发动反右倾斗争。(4)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和国际环境恶化。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因果分析能力。第一问其实就是概括分析1956年八大召开前的背景条件,从政治、经济、外交和主要矛盾的解决四个方面来归纳。第二、三问实际上就是归纳概括八大的内容和50年代后期左倾错误的史实。第四问要从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来分析,比如国内经济文化的极端落后、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国外美帝包围。以及主观上去分析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这反映了中国在外交上采取的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