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对他的考生说:“孩子们。……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今天是你们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了。”与这一情景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普奥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普法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题干中的“阿尔萨斯”“洛林”“德语”的史实中,可以推断出是由于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三大改造后,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是因为
①民主党派成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②民主党派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
③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④民主党派人数多,有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后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的原因。三大改造后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的原因是民主党派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与民主党派成员的文化水平无关,与民主党派人数多少无关;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他思想中的
A.礼
B.仁
C.中庸
D.德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儒家思想中的礼是外在的社会规范,是西周等级制度。“孔子出门必坐车”反映的是行为与身份等级相符,因此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泰勒斯
D.苏格拉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这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苏格拉底的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是关于善的知识;(3)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文献资料记载:宋时有州官田登,州境内皆呼灯为火:上元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宗法制度
B.封建等级制度
C.文官制度
D.避讳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朝时期的社会活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表明社会活动本质是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的是等级制度,所以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