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东盟国家之间曾因民族、宗教、领土矛盾而冲突不断,但最终仍然走到了一起。这最能说明
A.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B.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C.各国的民族、宗教矛盾基本平息
D.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最佳选择题。东盟各国能从矛盾重重走到一起,体现了一体化的趋势;B项中全球一体化范围广大,不能准确说明题干的内容,C项本身错误,D项是影响,不符合题意,而A项最准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早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此,我国?(?)?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建设
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信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说明毛泽东强调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根据所学知识,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因此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主演的小品《说事儿》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难!做女人难……”请问这个“难”的深刻含义是( )
A.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辛
B.赶上经济危机,股票折损过重
C.儿女情长,剪不断、理还乱
D.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约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约束,所以要艰难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承受沉重的社会舆论压力,思想上背负沉重的负担,这是“做人难”字最为主要的含义,所以答案选D,A B 两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说法过于片面。
点评:程朱理学尽管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但依然大量继承了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积极影响。然而对其的消极影响也不能忽视,程朱理学在被官方接受之后,变成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力的工具,极大地禁锢了人的思想,尤其是将道德约束上升到天理的层次更加深了中国人的思想重担。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首先,解答本题关键是图片出处“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这里隐含了图片最主要的事件关系“1953年”。其次,从图片背景可知图片存在的空间关系是在农村。再次,把“1953年”与“农村”结合起来,并再认教材相关知识: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见这个“社”是指农业生产合作社,故答案为A。B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项是在1958年;D项是在1978年之后。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农业的改造。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通过实行建立公有制经济,建立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的。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周恩来讲话的核心思想是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都可以和平共处。苏联与中国同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构想提出是为了解决祖国的统一;参加“万隆会议”的亚非各国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美国与中国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只有②③。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