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20年最新版)(二)
2020-08-07 05:37:58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且日断十事,若五条不中,…以日断月,乃至累年,乖谬(错误)既多,不亡何待? ——引自《旧唐书》 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引自《明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司法权归法院,行政权归大总统。…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材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对宰相制度的看法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8分)二者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说明理由(3分) (2)材料三反映中国近代哪一部宪法?其性质地位是什么?(4分)结合内容指出该宪法有何进步性?(4分) (3)比较材料三、四,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映的新中国民主制度有何新特点?(4分)
参考答案:(1)唐太宗认为宰相制度能减少皇帝一人决策失误;实行群相制,即三省六部制;(4分) 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人;废除丞相,由皇帝一人直统六部(4分) 不矛盾。本质上都是坚持专制制度,(3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宪法;(4分) 明确主权在民,反对君主专制;实行三权分立,保证资产阶级的民主。(4分) (3)新特点:社会主义性质民主法制,具有民主广泛性、民主集中制特点(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军机处导致“有庸臣”“不至有权臣”来看,①②是符合题意的。削弱内阁权力和扩大统治基础,不仅史料未提及,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含③④的选项,答案为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 ……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清代君臣关系出现的变化。该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一图中君臣关系的变化对国家决策产生的影响。(5分)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废除对美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3分) (3)材料一、二反映的政治体制有着本质不同,试以文明史观谈谈你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变化:君臣之间的等级尊卑愈演愈烈(或皇帝的威权越来越高,官僚地位不断下降)。(2分)实质: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2分)评价: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强化了君主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决策失误。(6分) (2)原则:三权分立(权利制约与平衡)。(2分)它的废除,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竞争机制;防止出现独裁,维护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民主原则。(4分) (3)认识:政治体制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政治体制的选择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国情决定的。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4分,答出2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由图可知,丞相由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这反映了君臣之间的等级尊卑愈演愈烈(或皇帝的威权越来越高,官僚地位不断下降)。实质: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评价: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强化了君主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决策失误。 (2)由材料“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罗斯福总统……参议院……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体现了美国三权分立(权利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国家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在解决经济危机时采用的方式,但是这扩大了总统的行政权,加强了对经济干预。它的废除,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竞争机制;防止出现独裁,维护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民主原则。 (3)材料一侧重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是专制的表现;而材料二则体现了对权力的制约,是民主的表现。但不管是专制还是民主,都是与这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关系的,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国情。回答本类型的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文中的这一“制度”是 A.征辟制 B.监察制 C.科举制 D.九品正中制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等信息,可以判断是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隋唐科举考试一方面向所有人开放,凭真才实学参入到政权中来;另一方面避免了形成官僚特权阶层,所以本题答案选C,A、B、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内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B.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的文渊阁当值
C.明太祖朱元璋设立内阁制
D.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此题考查明朝内阁制。由基础知识可知,内阁制是明成祖是设立,明太祖时设立的是殿阁大学士,不是内阁制。故C项说法不正确。A、B两项正确。D项内阁始终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正确。故只有C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