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7年,上海五家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行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A.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B.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C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D.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其中袖口的三颗扣子
代表 (?)
A.三民主义
B.三省吾身
C.三权分立
D.三次革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的革命理论的掌握情况,孙中山的“革命及建国”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民主义上.故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指当权者),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意:如同水往低处流),沛然谁能御之?”由此推断,该思想家主张?(?)
A.清净无为
B.以法治国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可知,这位思想家发对暴政,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苏联变脸快应是指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封锁严,说明中美关系是敌对关系;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则是反应国内面临恶劣的国际环境和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结合所学知识,这一阶段特征应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故选B。ACD项均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从18世纪开始,西方工业文明作为一种强势文明,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等进行大肆入侵和文化融合,这一融合过程就是200多年来全球范围的西方化和殖民化,它使得非西方世界、非基督教世界的一部分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1885年2月,日本政府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就朝鲜问题进行谈判,谈判结束之后,双方都向本国方面发表了对对方的评估。李鸿章告诉总理衙门:伊藤博文“久历欧美各洲,极力模仿,实有治国之才……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患而非目前之近忧,尚祈当轴诸公及早留意是幸。”伊藤博文则认为: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虽此时外面水陆军俱似整顿,以我来看,皆是空言。缘现当法事甫定之后,似乎发奋有为,殊不知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诚如西洋人所形容中国所说又‘睡觉’矣。”
1895年3月,在甲午惨败之后,李鸿章来到马关与伊藤博文谈判,签订了《马关条约》。此次,两人又有一番对话。伊藤博文说:“十年前我在天津时,已与中堂论及,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抱歉。”李鸿章回答说:“维时闻贵大臣论及此,不胜佩服,且感佩贵大臣力为变革俗尚……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各项政治,日新月异。此次本大臣进京,与士大夫相论,亦有深知我国必宜改变方能自立者。”
阅读上述材料,自主命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注意:
(1)应当充分理解试题中提供的材料。
(2)尽可能将论述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或评论。
(3)观点明确,紧扣论题,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参考答案:(1)题目(3分)
题论相符,确切明了,有新意(3分)
题论基本相符,有议论色彩(2分)
题论不太相符(1分)
(2)观点(12分)
一类:开头能突出中心观点,有自己的见解,个性突出(4分)
分层论证,层次分明,观点鲜明,紧扣中心观点(6~8分)
二类:开头能提出中心观点(3分)
分层论证,层次分明,有分层观念,能够说明主题(4~6分)
三类:有观点(2分),分层论证,比较能够说明主题(2~4分)
(3)史实(12分)
一类史论结合好,涉及史料10~12则,史料能够充分说明主题(10~12分)
二类史论结合比较好,涉及史料8~10则,史料能够说明主题(7~9分)
三类能够史论结合,涉及史料6~8则,史料可以说明主题(3~6分)
(4)文字表达(3分)
文理通顺、条理清楚、语言简明扼要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倾向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