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考查十月革命。解题关键在于材料信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这是在俄国两个政权并存时期提出的问题,意味着无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面说法不能体现斯大林模式特点的是( )
A.高度的经济政治集权模式
B.强调重工业始终处于战略优先发展的地位
C.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D.注意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教材可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管理体制上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ABC三项都符合斯大林模式特点,但其过分注重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打击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答案为D。
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模式的掌握和认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对后来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C.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 ]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治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面是苏俄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农业集体化推进了苏俄经济的发展
B.苏俄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业发展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俄国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21 年3 月,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提高的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故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D 项表述错误。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近年来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考查多集中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苏联的改革等内容,以选择题为主。材料解析题集中在二战后苏联的三次重大改革上。本专题的命题常常与其他专题联系起来考查,如联系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苏联的解体等。例如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的角度命题;从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经济政策方面的相互借鉴角度命题;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留下的经验教训角度命题等等。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