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分)
参考答案:
(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案来源于材料,注意答题项和答题方式即可,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1)陈寿是西晋时期的历史学家,是以曹操作为正统的,因此对曹操持尊重赞扬的态度;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以三纲五常作为道德准则,自然对曹操的窃国的行为予以贬斥。(2)从材料可以看出,郭沫若从当时的环境和客观的条件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的角度出发,对曹操进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是一种辩证的比较的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面有三处是错误的,请指出并给予更正:(9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围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实行分封制,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威胁了中央集权,从汉景帝到汉武帝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西汉后期,以道作为监察区,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地方军政、财政、司法、市场等权被分散。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汉初,实行分封制,”改为“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西汉后期,以道作为监察区”改为“以州为监察区”??
③“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改为“元朝通行省制度加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这表明戴高乐意识到
A.必须消除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B.必须启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C.必须确立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D.必须抗衡美国,提高欧洲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战后初期,,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各国。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实力增强,西欧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A、B、C项均与材料不符,故选D。
点评:战后西欧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在两极格局下,西欧靠单个国家的力量,无法与美、苏相抗衡。为了满足经济的需求,在两极格局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西欧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A.万隆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提醒大家对书本中的图片要予以关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经济高速发展原因的共同之处是①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②美国资本的大力扶植③大力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④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②④两项与新加坡不符;④与韩国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