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不包括?
A.参政议政
B.政治协商
C.民主监督
D.制定法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简述在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段历史上,中共在进行经济建设中有哪些成就?又出现了哪些失误?
参考答案:成就:(1)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经济调整,大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之后进行“一五”计划,使我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3)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党的主要任务,促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4)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失误: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本题解析:本题时间跨度较大,但指向较明确:在经济建设中总结成就和失误。主要考查对本段内容的总结、归纳能力及对本段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图表1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状况。该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图表1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走向公开对峙
B.新中国坚持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原则
C.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表明时间为1950年至1955年中国对苏联及西方的贸易额,图示1950年中国对西方贸易额大大高于对苏联的贸易额,此后年份恰好相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从战时合作已经走向公开对峙,故A项原因分析正确;新中国始终坚持平等互利的外交政策,其中当然也包括相应的外贸原则,故B项原因分析正确;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导致出现图示现象,故C项原因分析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1971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 历史问题的能力。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故A符合题意。B、C、D都是短暂的,没有恒久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两极格局瓦解
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
C.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D.经济出现多极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此题实际上是考查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即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从根本上说,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正是经济领域多极化的反映,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会用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解答实际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