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对巴黎公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的成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B.是世界历史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C.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有许多创新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当时世界历史的主流仍是发展资本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引人注目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描述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时写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为承担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他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制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所有的布匹都按照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是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20世纪初,世界市场业由“看不见的手”操控着。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世界市场的基本状况。概括材料中的事实说明英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初世界市场存在什么不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后是如何克服这些不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材料一、二,你对世界市场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状况:多数地区建立经济联系;出现国际分工(其他国家提供原料由英国提供工业品);英国处于主导地位。事实:制造机器生产;利用世界的原料和市场;确定产品款式;自己负担运输。
(2)不足: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在贸易、关税、汇率等方面缺乏规则(或出现严重争端)。解决:①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②1947年成立“关贸总协定”;③1995年组建世界贸易组织。
(3)①世界市场经济是逐步建立起来的;②世界市场的运行需要健全规则和法制;③市场经济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④世界市场是双刃剑,经济发达国家往往占据主导地位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
[? ]
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欧洲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探索、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请回答:
(1)“一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之初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2分)
(2) “六五”计划期间(1981~1985),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2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2分)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2分)
(3)“八五”计划期间(1991~199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1分)
参考答案:(1)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分)规定了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分)
(2)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在城市中扩大企业自主权。(1分)搞活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分)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2分)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找出八大的历史贡献即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分)规定了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先在农村发生,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即在城市中扩大企业自主权,搞活国有企业;总体而言经济体制改革目的是搞活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结合所学可知“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对外开放主要是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3)结合所学不难得出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建国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尤其是第三项内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6年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破坏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阶段特征在学习中必须牢固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