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歌谣起源于社会生活,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真实写照。如:“手中端碗汤,两眼泪汪汪;打没几颗米,尽是草和糠。亩产十万斤,饿得心发慌;假话哄死人,农民遭了殃。”这一歌谣反映了(?)
A.解放前农民生活十分困苦
B.旧社会农民承受的剥削沉重
C.农民对大跃进运动的不满
D.“文化大革命”影响农业生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亩产十万斤,饿得心发慌”“ 假话哄死人,农民遭了殃。”,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这种现象指的是在大跃进时期,农业“以粮为纲”浮夸风严重,对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造成1959—1961年连续三年严重困难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12—1919年的八年间,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率达到8%以上,l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推断,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应在
A.一战期间
B.北洋政府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分析的出,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和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发展较快,这说明中国的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是在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故选D。AC项只是说了一个阶段;B项也只是说了一个时期,1928年以后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在19世纪60、70年代由于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而产生,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国民政府前十年,由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较快。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人把1920~1936年间的中国民族工业称之为是继“黄金时代”之后的“白银时代”。此期间,中国经济不但没有锐减,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下面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与历史研究新成果相吻合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黄金时代”指一战期间,“白银时代”指1920~1936 年间,“白银时代”比“黄金时代”还有所增长,因此曲线图中这一时代应高于一战期间。所以四个选项中只有B 符合。根据以上分析,ACD项均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说“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有什么不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表达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B.两岸经济合作实现双赢
C.希望两岸实现三通
D.两岸应该实现全面合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回答,孔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孔子“仁”的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儒家文化?
参考答案:(1)主要有“恭、宽、信、敏、惠”五方面的内容。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和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2)现实意义: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都有积极影响。
看待:儒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应吸取其精华并发扬光大。
本题解析:孔子指出“仁”的标准是“能行五者于天下”,他所说的“五者”是指“恭、宽、信、敏、惠”五方面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协调社会上人们之间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