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时候(中国明朝),英语只是住在英格兰的不多的几百万人的母语。二次战后大英帝国瓦解了,遗留下来的英语成为国际公共财产。它不再是英国一国的语言,它是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以英语为主要母语和全国共同语的国家有: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原英国殖民地独立后大都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20世纪晚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超过3亿5千万,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超过7亿。全世界的学校大都有必修的英语课程。英语出版物比任何语言都多。
材料二?英语在美国,随着国家的兴盛而发达,渐渐产生地区性的变异,形成“美国英语”。两次大战期间和大战之后,美国的人员和物资像潮水似的输往战胜国和战败国,同时带去了美国技术和美国英语。当时,各国的闾巷儿童都喜欢学讲几句洋泾浜英语。联合国设立在美国的纽约,无意中扩大了英语的影响。联合国有6种工作语言(英、法、西、俄、中、阿拉伯),原始文件的80%都是英文。在没有发明配音技术时候,全世界看美国电影,同时就是学习美国英语。美国电视渗透到世界各国的穷乡僻壤,美国英语和美国生活走进了家家户户。今天国际互联网络上的文字,至少有90%是英文。航空时代需要一种、而不是两种航空语言,英语已经独占鳌头。世界各国的飞机场都见到美国的游客,英语是国际旅游语言。美国是今天的科技大国,英语成为科技语言。科技新术语大都以英语为造词基础。国际会议一般规定用英法两语,实际常常只用英语。英语泛滥世界,主要的推动力来自美国。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岁学人周有光·新浪博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语作为国际共同语的特点和表现。(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的原因。谈谈你对国际共同语的认识。(10分)
2、判断题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共和国宪法
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推行“一国两制”政策
3、判断题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谈到:“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据此,历史研究应该重视
A.语言研究
B.边缘学科
C.社会应用
D.扩充知识
4、判断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和平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5、判断题 2006年冬季奥运会在意大利的都灵召开,根据你的推测,各国观众购买门票时使用最多的货币应该是下图所示的(?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