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作为中国中央政府最重要的例行公文,每5年换届时的《政府工作报告》无疑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仅从最近7届政府报告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实词和一些新词中,我们就可大致看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下列一组词可能出现在1993年第八届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是(?)
A.革命、阶级斗争、发展、建设、四人帮
B.改革、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浦东开发、股票
C.机构改革、联产承包、拨乱反正、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D.体制改革、中国特色、一国两制、初级阶段、沿海经济开发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中的“阶级斗争”、“四人帮”说明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与题干不符。C项的“拨乱方正”说明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项中“一国两制”是1982年邓小平提出来的,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
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
C.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
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制“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即1949—1957年,“改革开放20多年”即1978—1998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两个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在于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C符合题意,而ABD的表述均不是两者的共同点原因,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增强企业活力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可以看出在计划经济下国家对企业管的过多过死,使企业缺少活力,改革要改变这种管理体制,所以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地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议案。这一重大决策
①表明我国五大经济特区布局完成?
②发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后
③使海南成为继上海浦东后的又一对外开放区?
④标志着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变单一集中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④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