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①始终没有实权?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③最初是临时机构?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朝中朝掌握决策大权,排除①;始终由高官任职不符合内阁由品秩较低的官员担任的史实,排除④。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统治者往往重用近臣或者临时设置机构,以加强皇权,这些机构最初大都是临时的机构,后来发展起来。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考点: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点评: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的主要内容有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的军机处等。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发展趋势:皇权在不断地加强,相权在不断地削弱以至于到了明代废除丞相制度。与此类似的知识点如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如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元代实行行省制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比较下边两幅图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左图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右图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8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变的趋势。(4分)
参考答案:
(1)秦朝(2分)。三省六部制(2分)。
(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答出任意两点记4分)
(3)清朝(2分)
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6分)
(4)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衰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衰弱(4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图掌握最高权力的是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根据所学可知为秦朝所创。右图中枢机构分成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由此可知为三省六部制。本题涉及内容为古代中央机构的调整。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可以得出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由“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可以得出设殿阁大学士。(学生易答成设内阁,内阁为明成祖时期所设)
(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概括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清朝雍正年间为及时处理西北军务而增设军机处。由“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可以得出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由“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可以得出主要职能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
(4)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综合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中央集权变化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皇权不断强化并最终达到顶峰(皇帝独裁,军机处并无决策权),而相权不断被削弱、分散直至被废除。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看,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衰弱。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三省六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废丞相、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渐不可行。所以无论臣细,朕必躬自断之。”
——《东华录》(清)
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们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权利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英)
材料三: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1689年)(英)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不同之处。(6分)
(2)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这一历史时期,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6分)
(3)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给两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8分)
参考答案:
(1)不同:材料一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材料二认为权力来自人民,反抗强暴统治,是上帝赋予人民的权利。(6分)
(2)不同特点: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趋势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6分)
(3)不同影响: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它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英国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8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关键信息“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们就无须再予以服从”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材料一、材料二关于权力的观点。A.材料一的观点: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B.材料二的观点:认为权力来自人民,反抗强暴统治,是上帝赋予人民的权利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关键信息“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权利法案》(1689年)”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这一时期,即17世纪末。结合所学知识,联系17世纪末的时代背景,不难得出当时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迥然不同,具体体现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君主专制政体空前强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正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等。
(3)根据题干信息,本问考查中英两国政治体制带来的不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所带来的影响也截然不同,具体可以这样来认识:?中国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一直在加强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切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它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一种落后的政体。?英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上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符合世界潮流,具有进步性,是一种进步的政体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人民主权学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

A.吸取秦朝教训,否定了郡县制度
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皇权
C.王国相对独立,威胁了中央集权
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