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
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清末黄遵宪的《今别离》共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表明了随着交通工具的现代化,时空距离被拉近。近代交通工具开始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 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54年的一届人大的主要功绩是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故选C。A、B、D三项都不属于一届人大的功绩。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组图片所示事件发生后,农村经济体制出现重大变革,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的是

A.人民公社好
B.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D.农民领取联产承包合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依据所学可知,A与B没有体现经济体制的大变革;C有这一体现经济体制的变革,但之后农村变化不大;D反映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所以应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商朝历史较之夏朝之所以成为信史的最主要依据是
A.文献记载
B.青铜礼器
C.甲骨卜辞
D.神话传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历史上随着年代的增长,皇权是逐渐加强的,明朝废除丞相,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封建王朝的鼎盛,在发展过程中,从未出现过皇权下降的趋势,因此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