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体现了
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C.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均强调人的价值,故排除A项;B项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C项中“根本变化”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提出“美德即知识”,强调人类的理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记者奥林娜·法拉奇采访中国国家领导人时问:中国以后怎样才能避免“文化大革命”式的悲剧出现?假设你是国家领导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A.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B.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金陵秘事》,从1948年国民党政府所进行的一系列金融币制改革为入口,再现了国民党内部官员为了利益各自为营,以致最终作茧自缚的黑幕。与这场币制改革有关的是
①目的是想将发行新币与限制物价双管齐下,以挽救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②以法币代替金圆券,搜刮人民,四大家族中饱私囊?
③支持内战,作“卷款潜逃”的准备?
④结果还是通货膨胀,“货币改革”失败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体现的这场币制改革目的是想将发行新币与限制物价双管齐下,以挽救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同时用于支持内战,但是最终通货膨胀严重,币制改革失败。因此①③④正确,故选D。②错误,应该是以金圆券代替法币。
点评: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国统区的经济危机,支持内战,国民党实行了币制改革,但是最终是以失败告终,国统区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与此相关的解放战争的相关的史实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该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

A.文革后期民众逐步觉醒
B.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
C.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
D.对外开放正向内地深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材料时间是“1979年”。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B项符合史实;文革结束是在1976年,此后中国又经过了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1980年,A、C、D均与材料时间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因为董仲舒提出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存天理、灭人欲”
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以及完整解读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这段话,它反映了儒学和神学的结合,根据所学知识那是因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思想。所以选D。A B C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