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选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差别。C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D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政协代表并不是由选举产生的,排除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由政府颁布,C可排除;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D也可以排除;1949年新政协通过了《共同纲领》,成为临时性的宪法,政协也暂时代行人大的职权,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台湾问题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和平解决台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提出的。因此A《共同纲领》可以排除;提出方针之后,形成共识才可以写入宪法,因此宪法不可能是第一次;D项“九二共识”是两岸只有一个中国,也不是第一次提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
B.商业和服务业发展停滞
C.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
D.知识青年自身的强烈愿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的再认、再现能力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商业服务业也不发展,知识青年可以在家待业,或做别的工作。之所以掀起上山下乡的高潮,是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图所示的数据变化

1957~1963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表
A.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
B.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
C.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
D.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1957—1960年间城镇人口比例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受大跃进的影响,1960—1963年间城镇人口比例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八字方针实施,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