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4年6月4日下午,紫禁城开始了自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以后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工程。这次大修历经19年时间,总投资近20亿元人民币。除了意大利的专家,还有来自美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的古建、文物修复、数字化技术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参与了这次大修,中国民间的传统工艺和世界上最先进的现代科技同时在大修中使用。这次故宫大修体现出:①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②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③世界文化的多元化;④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叙述,在故宫的修葺过程中,体现的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接受到外国的援助可见在不同文化中交流中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兼容性,故宫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但是这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所以④排除,①②③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0分)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于其既是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者,又在建筑设计上荟萃了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因而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之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
?
图一?颐和园风景?图二?苏州街?图三?谐趣园
(1)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三图说明颐和园在建筑上如何融入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3分)
材料二
啊!颐和园的景致十分灿烂,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庭院艺术在这儿找到百科大全。可以说在这园子的建造完全是为了消遣,你看它早就是供应北京城的大水库,也灌溉京西郊区一大片稻田。哪一处都贯穿着人民的智慧与血汗,也苦费了科学钻研!这也许是叶赫那拉氏一生所干的唯一好事。她并没有意识到她从覆灭的海军中。下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大花园。
——陈毅《颐和园划船》
(2)读完这首诗,请你概括出颐和园具备哪些历史价值?(3分)
(3)请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描述或评价,说出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4分)
参考答案:(1)昆明湖中,有一道长堤把水面一分为二,湖水、岛屿和堤岸景物交相辉映,呈现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苏州街,依照江南水镇遍设店铺,建成一条买卖街,呈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谐趣园,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楼台水榭,呈现江南园林的风格。(3分)
(2)颐和园是建筑史上的宏伟剧作;是园林艺术上的百科大全;有利于水利灌溉,是个人工水库。(3分)(3)颐和园被列入名录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既是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者,又在建筑设计上荟萃了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因而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之首。(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天安门是历史的见证。天安门直接见证了
①古代专制帝王的权威?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国民政府的覆灭?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北京发生的历史事件是①②④,③是在南京,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气势宏伟,工艺精湛而享誉世界。其中二号铜车马更是出类拔萃。阅读材料:
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篷盖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仅0.5毫米的铜丝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举例说明二号铜车马的建造特点。(4分)
(2)二号铜车马有怎样的历史价值?(6分)
参考答案:(1)使用铸造技术:所有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的;技术精细灵活、令人称奇;讲究细节,零部件设计精细入微;缨络铜丝细如发丝。(4分)
(2)能够反映秦代的手工业生产水平;可以为研究当时的军事状况提供参考;也是研究秦代交通和生活状况的依据。(6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铸件组成,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等信息来概括特点。第(2)问考查学生调动知识与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研究历史文物对于现今的作用,本题可以从二号铜车马反映的手工业、研究军事信息以及秦代的交通和生活等信息去提供历史价值。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昆曲源自苏州昆山,元末明初在江南流传,万历、嘉靖年间达到鼎盛,著名曲目有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汤显祖的《牡丹亭》等。昆曲集音乐、表演、舞蹈、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之大成,在唱腔、配乐、舞蹈、唱词方面均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明清之后的很多戏曲都借鉴昆曲的形式,吸取养分,说昆曲是百戏之王、百戏之师,丝毫不为过。正是由于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乃至文学史、音乐史、舞蹈史方面的卓越地位,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19个项目位居榜首。
昆曲是一门盛行于士大夫阶层的高雅艺术,曲腔哀婉,文字洗练,意境幽深,明代高雅的士大夫阶层给与昆曲强有力的文化底蕴支撑。乾隆年间,形成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争雄的局面。乾隆嘉庆年间昆曲作品多为丈人学士创作并为上层社会欣赏,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而地方戏虽然不如昆曲高雅,但音调优美,语言通俗,表演生动,极受人民群众欢迎。虽然建国后我国也成立了昆剧院对昆曲继承发展,但是由于昆曲的唱词过于陈旧,曲风很难满足现代观众口味,当今昆曲在我国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昆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保护传承发扬昆曲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由于昆曲阳春白雪的表现形式,培养持久的生存土壤又异常艰难。因此如何保护、发展这一濒危的传统文化,是一项很迫切的课题。
请回答:
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昆曲兴起和发展的历程。(3分)
②昆曲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百戏之祖”?(3分)
③乾隆嘉庆年间昆曲在与地方戏争雄中趋向衰败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
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当今昆曲面临着哪些困难?你如何认识拯救和保护昆曲为当务之急? (4分)
参考答案:①元末明初流传;万历、嘉靖年间鼎盛;乾隆年间受到挑战;乾隆嘉庆年间日趋衰落;建国后得到继承发展;当今面临危机和困境。(3分)
②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式。中国近代众多戏曲剧种都从昆曲中直接继承了很多东西,如角色制、剧本结构、表演程式,以至服饰、脸谱、道具等。(3分)
③任何艺术形式和内容脱离了人民大众,必然会被人民大众所抛弃(或:戏曲艺术要重视面向人民大众才能有强劲的生命力);要重视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2分)
④困难: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缺乏改革创新。认识:加强加深从上到下,整个中华民族对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因为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转化为自觉、积极保护昆曲的实际行动,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昆曲的发展过程,注意材料信息的提炼、概括和分析,注意对一些问题的理性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