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演进,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与伦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这种变动在新旧社会形态更替,或某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重大变化时期更为明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据《史记·商君列传》
(1)指出商鞅所采取的上述措施对家庭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82——2005年南京户(家庭)规模的构成(%)

——据南京市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
(3)根据上表,概括1982到2005年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据陈功《家庭革命》
(4)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分家者:家庭规模缩小;不分家者:家庭赋税负担加重。
(2)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3)趋势:家庭规模小型化。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影响;经济发展,居住条件改善;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等。
(4)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 战国时期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的主张,打击了?
[? ]
A.新兴地主
B.奴隶主贵族
C.商人
D.农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管子·乘马篇》中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是?( )
A.齐国的管仲改革
B.鲁国的“初税亩”
C.魏国的李悝变法
D.楚国的吴起变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据题干材料的出处(《管子·乘马篇》)直接判定正确选项为A,因题干有效信息之一: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故排除BCD项,选A。
考点:齐国的管仲改革
点评:本题以齐国的管仲改革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
②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④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法家思想。
(2)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3)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支持)态度。作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六国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秦以至中国历史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