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依据所学可知,“这一政治制度”是指行省制度。分析选项,①②③④均是行省制度的积极作用。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从秦朝到清朝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从秦朝到清朝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是指皇帝的权力受到制约,地方不服从中央的情况。①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推行郡国并行制,中央集权受到削弱,造成七国之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清初“军国政事”,皇权受到制约,②③符合特殊情况,因此选择D。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密折秦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郡国并行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议政王大臣会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制度(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题干中提到“十年寒窗”一般指学子的刻苦读书,读书为的什么,为“一举成名天下知”,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根据科举制的概念,以考试成绩录取天下学子。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地方行政管理,一直是中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本朝(宋朝)……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1)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叫什么?这两种制度在地方官员的选任上有什么差异?(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宋太祖“欲息天下之兵”的原因,并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回答宋太祖解决地方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12分)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祖采取的上述措施对宋朝政局产生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图一,分封制;图二,郡县制。分封制之下的诸侯国长官由世袭产生,郡县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命。(8分)
(2)原因: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历史事实;宋太祖以军人政变上台,担心敌方武将权力过大。(4分)
措施:“权”—任命文人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检查地方长官;
“钱”—地方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赋税收入上交中央。
“兵”—各地精兵收归中央;将禁军的统兵权与调兵全分离;(8分)
(3)影响: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宋朝政权统一;地方贫弱,屡收周边政权入侵;造成宋代“三冗”现象,财政危机。(5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一中“齐韩赵魏秦”等诸侯国可以判断出是分封制度;图二中“济北郡”、“临淄郡”、“琅琊郡”等郡名可以判断出郡县制度。只要判断出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再加以对比就比较简单了。
(2)根据题干“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和所学,可以得出宋太祖“欲息天下之兵”的原因:一是唐末以来的地方割据现状,一是加强自己的统治。而第二小问的答案则是教材知识的再现了。
(3)材料“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可以看出地方势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材料“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反映了加强中央集权后带来了很大弊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罗斯福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