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辛亥革命前后,在婚姻习俗方面也有变化,对其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新知识女性改变传统习俗,提倡婚姻自由
B.在落后的农村,人们也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
C.康有为等主张“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情相愿”的新风
D.婚丧仪式由烦琐到简约文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等。这主要是因为( )
A.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满”字改成了“新”字历史现象的含义。维新变法皆在变革命政治制度以救亡图存,其主张是君主立宪制度,A项排除;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革命致力于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B项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举起的是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抨击封建正统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已是民国时期,其爆发的原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处在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下,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物质生活的变迁
点评:本题是以文化现象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时期的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女子在获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旗帜从总统府徐徐落下,升起了红旗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大家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
A.火车
B.电车
C.电报
D.电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是于1882年,时间与题干不符;汽车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与题意不符合;电报在中国发展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与题意不相符;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于19世纪中期传入中国,与题干中的诗所述特点相符,因此选A。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点评:阅读材料。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性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对材料来源、作者、时间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准确的做出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