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6分)合作与对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列强对外贸易大事记?
时间
| 主要事件
|
1921年
| 英国实行“保护工业法”,规定了高额进口税。此后,法、德、意等国也提高了工业品和农产品的进口税率。
|
1927年
| 世界经济会议召开,再次讨论取消对外贸易限制等问题。由于美、英等国之间的矛盾,会议未达成协议。
|
1930年
| 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诸列强纷纷仿效。
|
30年代
| 英、法、美等国实行进口定额制度,由政府对绝大多数进出口商品颁发许可证。
|
英、德、法、美等国由政府出面直接向外国进口商提供信贷,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贷款国的指定商品,以扩大商品外销。
|
? ——
——摘编自宋则行 樊亢《世界经济史(中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列强对外贸易的三种主要举措,并简述其对三十年代后期国际局势的重要影响。(7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他们推动取消了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苏联没有参加任何战后贸易谈判,其国际商业活动主要限于其东欧卫星国集团。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全球经济格局的特点,并简要评价。(13分)
(3)国际学术界对全球化的认识争论激烈。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只是一个神话,当今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参考答案:
(1)举措:保护关税(或“提高关税”、“提高进口税率”);限制外贸数量(或“限制进口”);支持商品外销(或“加强出口”)。(3分)
影响:加剧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客观上推动了二战的爆发。(4分)
(2)特点: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市场并存。(4分)
评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欧美国家经济、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市场处于分裂状态,它推动并强化了美苏冷战。(9分)
(3)①赞成。(2分)
理由: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4分。其他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②反对。(2分)
理由:全球化已经成为客观事实。如WTO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4分。其他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表格中“规定了高额进口税”“取消对外贸易限制”“进口税率”“向外国进口商”等信息概括举措;结合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对世界市场和二战爆发的视角分析作答。第(2)中第一小问内容从材料二中“美国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苏联没有参加任何战后贸易谈判,其国际商业活动主要限于其东欧卫星国集团”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以及苏联独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依据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美国经济发展以及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3)问属于观点评述题,解题关键是现说明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所给的观点。赞同的观点,可以从全球化的本质角度分析,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新一轮经济掠夺来分析理由;反对观点,可以从全球化是历史趋势,无法抗拒的经济潮流,各个国家要适应这种经济潮流等角度综合概括理由。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一方面指责资本主义是不道义的,另一方面又大力倡导自由资本主义。其意图是(?)
A.抹杀资本主义的剥削性
B.反对封建专制与特权
C.推动工人运动以争取公正
D.调和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运用已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材料中亚当斯密虽然指责资本主义,但是仍然大力倡导发展自有资本主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知在欧洲工业大革命时期,亚当·斯密提倡的经济自由主义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B符合题意;而A的表述与题意无关;在亚当斯密时代,英国的工业化尚处起步阶段,工人的权益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还无从谈起,排除C;D表述不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33~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右图所示的标志,其目的是(?)?

A.调整农业
B.整顿银行金融业
C.复兴工业
D.实施社会保障与救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刺激经济而采取蓝鹰计划,即每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有被政府贴上蓝鹰标志的才可以进入市场,其目的是为了复兴美国工业,答案选C,A B D三项改革举措与题意信息不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中对工业改革采取的措施,工业的复兴对罗斯福新政的成败而言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为工业革命以来所取代的巨大成就令所有人都感叹工业文明对人类生活的巨大改变,复兴工业影响到人民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信心和资本主义的态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美英等国逐渐形成的经济模式为
A.计划经济
B.市场经济
C.国家干预经济
D.混合经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和自由市场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即混合经济形态,所以答案选D,A项通行于社会主义国家,B项盛行于资本主义国家,C项开始于罗斯福新政时期,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前为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
点评:关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须要学生牢记以下几个阶段特征:①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奉行重商主义;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自由主义阶段;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其中“罗斯福新政”之前的资本主义属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而其之后即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