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建国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不同时期是不相同的。当美国刚刚取得国家独立时,它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是完全陌生的,因而首当其冲地表示了尊重的态度。但是,随着中美双方国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态度逐渐淡化,逐渐演变成了轻视。……到1949年,双方的关系进入了令人心痛的30年公开敌对时期。
——《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
(1)简要分析中美关系进入“公开敌对时期”的政治背景。双方“公开敌对时期”是怎样结束的?
材料二?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
参考答案:(1)背景: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朝鲜战争等。结束:1972年发表《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或维和行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或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
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④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1933—1936年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这个时期属于国民政府的前十年。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有①④。②③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②洋务运动的刺激
③民族工业的基础相对雄厚
④列强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关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内容,通过本题考查考生应全面细致的把握民族工业在每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可从②选项突破。由于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中就宣告破产,故②选项不可能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所以排除②选项后,答案已知为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04年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权威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支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英国国王的)权力虽然很充分,却受到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他必须按国家法律来管理财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无旁贷
——爱尔默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议会对待王权有何明显不同?
(2)两段材料的主要精神和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性或局限性?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强调议会的法院已得到国王圣裁,同国王抗辩。材料二以明确的法律根据限制国王的大权。(2)主要精神:限制国王的权力。目的: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3)材料一强调国会的法院颁布法律是经国王授权并同意,任何人必须遵守;而材料二更进步,强调.法律由立法机构制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英国议会与国王关系的认识。材料一表明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由来已久,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利用国王所颁布的法律来维护自身权威。材料二表明议会根据自己制定的法律对国王的各种特权进行限制,说明了议会权力的扩大。
参考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小农一般只要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即可养“数口之家”。其宣扬的是( )
A.回归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
B.地主阶级以民为本的思想
C.儒家仁义孝悌等纲常礼教
D.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优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孟子仁政思想,关键把握孟子思想的核心即民本、仁政,小农能养家糊口关键在于统治阶级以民为本。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