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阅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69-1978年为中国与外国建交的第二个高峰期,前一个为建国初期,因此是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①正确;中国外交受到了文革的影响,排除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逐步缓和,③正确;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不在此时间段,排除④;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现代中国70年代外交成就
点评:本题通过中国建交国家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现代中国70年代的外交成果。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果主要有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D.学习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为最佳因果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的理解和掌握。本题所列四个选项都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目的,但B、C、D三项是直接目的,而根本目的则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一和图二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图一

图二
[? ]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中国建立后经历过三次与其他国家建交的高峰时期(如下图所示),其中最后一次建交高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 ]
A、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B、西方国家改变对华政策,纷纷与中国建交?
C、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国家大量与中国建交?
D、国际政治格局的剧变,许多新成立国家与中国建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印度时报》描写新中国60年的反差时用了如下两个词:贱民和全球强国。文章说,中国曾被视为一个“贱民”、冷战期间被夹在美苏之间,直到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摆脱孤立。“现在,它是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它购买美国国债,在拉美和非洲抢购自然资源,在重大外交问题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
A.“冷战期间被夹在美苏之间”——新中国始终得不到美苏的承认
B.“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其实现
C.“现在,它是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中国已跻身“超级大国”行列
D.“在重大外交问题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举足轻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