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隋唐实行科举制的实行有助于打破豪门大族凭借血缘门第对参政权的垄断,使社会底层民众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参政的权利,官员的素质得以提高,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和巩固了封建统治,答案选A,B D两项说法错误,C项表述不够准确,科举制有助于文化的传播但对自然科技的发展推动作用不明显,到明代由于实行八股取士反而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点评: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举制作用的理解,任何制度的出现及其作用的发挥必然具有两面性,科举制也不例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①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②为下层人士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统治基础;③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④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消极作用:八股取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社会进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实行的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西汉时主要是以才能和品德为推荐标准,东汉时重孝廉;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权力被世家大族垄断,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排列正确的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
点评: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演变。而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和同一时期中央集权的发展以及君主专制的演进结合起来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保障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重要因素。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承唐制”是宋代制度的主要特点。唐宋时期为维护统一局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的共同点是:
A.在边疆设立军镇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唐宋时期的历史事实,A属于唐朝时期的措施B是二者共有的CD是宋朝时期实行的。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从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主要职能是
A.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B.为了监察地方
C.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
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叙述的是行中书省的来源,是为了防止地方权力过大而从中央派出的一个即使中央机构也是地方机构的部门,其职能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以A正确,B不是监察的职能C不是地方自治D不是提高汉族权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澎湖和琉球
B.河北、山东
C.西藏
D.岭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