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20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针对唐代五代,地方势力膨胀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文官任知州。而分散相权、设枢密院、设三司使则和地方势力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历经“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并准确把握历史线索的能力。本题考查古代选官的历程及选官标准的变化。西汉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子廉吏”,以品德居上。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标准是门第,按门第高低分享政治权力。隋唐科举制按才能和成绩。故应选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变迁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清朝康熙帝亲政后,为扩大皇权,设置军机处。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的政治制度,在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建军机处,所以题目叙述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三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指出,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下列哪些属于皇帝为了避免“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而采取的措施
①汉武帝设中朝 ②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③元朝设中书省 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为削减丞相权力,由皇帝身边的较低级的亲信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中朝”,形成一个宫内决策机构,也称为“内朝”。利用内朝与外朝对峙,并分夺外朝权力。依靠内朝,削弱相权。②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相权进一步削弱。③元朝设中书省,相权膨胀,威胁皇权,排除。④明朝废丞相,彻底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设内阁,加强了君主专制。因此西周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外朝;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唐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现代中国的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