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9年11月,周恩来指出:“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
①推行“一边倒”政策 ②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 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外交上推行“一边倒”的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苏联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参加亚非会议,推行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独立自主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同时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05年6月,在德国莱比锡出版的《物理纪事》上,发表了同一作者的三篇文章,其中《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是有关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提出。三篇论文的作者正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年仅26岁,轰动了整个学术界。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子能利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核能的发现对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1)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体的质量会随着运动的速度加快而增加。一切质量都有能量,一切能量都有质量,即质量和能量会相互转化,其关系式为E=mc(c是光速),在核反应堆中消失的质量就按照这个公式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因此这一理论成为运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2)核能的发现,使科学界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问题最终得到了满意的解决,狭义相对论也成为解释高能天体物理现象最基本的理论根据。
本题解析:本试题难度在于对于文科生来说虽然理论性强,但是不是要求我们说出理论,而是对理论根据课本知识作一概括。第二问要运用综合能力,对后面的知识作一概括。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下面是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年份
| 民国元年
| 民国二年
| 民国三年
| 民国四年
| 民国五年
| 民国六年
| 民国七年
| 民国八年
|
工厂数
| 17
| 37
| 37
| 50
| 33
| 34
| 29
| 23
|
?
材料二 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8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参考答案:(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或者短暂的春天)(2分)。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6分)
(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2分)原因: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家的爱国行动。(2分)
本题解析:
(1)应先将民国元年到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即1912~1919年,由此得出主要是“一战”期间,再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暂的发展,其原因可以结合教材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说明。
(2)问根据时间可以判断出属于国民政府统治的前期(1927~1936年),再根据统计图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其原因依据教材知识来说明。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多数是材料式,新情境试题特别多,体现对能力的考查;因为本部分内容可以左右联系、上下延伸,今后出材料解析题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从内容上看,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关于欧洲联盟建立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障碍
B.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
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欧洲各国急着要联合自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81年底,有人赋诗赞扬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诗中的通讯手段应是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话
D.无线电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