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1809年6月30日,以奥马尔·麦克莱姆为代表的长老联合马木路克包税人聚集在爱兹哈尔清真寺抗议穆罕默德·阿里侵犯他们的利益。……奥马尔·麦克莱姆扬言,倘若阿里执迷不悟,他准备向素丹提出控告,号召埃及人民起来推翻他的统治,他说:“穆罕默德·阿里是我扶上台的,我保证也能把他赶下台。”
——《埃及近现代简史》
(1)材料一中,三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最终,卫鞅的观点被秦国统治者采纳,试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阿里改革怎样触动了长老阶层的利益,从而引起了他们的强烈抗议?斗争的最终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要不要变法。原因:卫鞅的观点符合秦国富国强兵的需要。
(2)改革规定宗教地产不再享有免税权,把没有地契或地契不符合规定的宗教地产收归国有。结果:消除了长老阶层对政权的威胁,巩固了统治基础,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3)认识:改革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改革必然会触动传统势力的利益,从而引起新旧势力的交锋;任何改革都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由于
[?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照军功授爵赐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战国时期,有一位历史人物曾经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
A.旧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外部缺少帝国主义的支持
B.内部缺少支持变法的统治力量
C.没有依靠广大的下层民众
D.没有较为强大的资产阶级作后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