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
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了“人祸”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人祸“指的是(?)
A.长期战争的破坏
B.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
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
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先秦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起源时期,题干中“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的意思是: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这与荀子要求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的主张相符合。A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B项墨子的思想是“兼爱、非攻”;C项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故选D。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
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制定外交原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美苏两大阵营的独立和斗争,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和包围的政策,因此选A.
点评: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1)“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2)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外交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文摘自某书局发行的教科书前言,据此判断该教科书出版时期为( )

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信息中的“无产阶级”“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事业”“革命委员会”等,可以判断是文革时期的教科书,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
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A不对,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各国愿望;B不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是为了扭转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D不对,材料没有体现主流民意;C符合题意。
点评:本讲内容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从题型上看,近年以选择题为主, 2011年的天津文综考查重大外交事件的时间,江苏单科考查日内瓦会议、上海单科考查万隆会议,海南单科考查求同存异方针。 此外,2011的福建卷和上海卷还分别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