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九)
2、选择题 提出“若使天下兼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
3、综合题 (19分)时代是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的。自古以来,中国围绕着变与不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对三代礼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不仅随时向人求教,而且先后到宋国、洛邑、杞国对殷礼、周礼和夏礼作实际考察。其考察与研究所得使他发现两点:一是认为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后世之礼对前世之礼做出损益而有发展;二是感到夏礼和殷礼由于时代久远、文献不足征而不知其详,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而多彩。
——张秉楠《孔子》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破坏旧的,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
——钱穆《民族与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礼”的认识,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孔子的“礼”未被采纳的原因。(6分,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在“布新”上的主张。请谈谈这些“布新”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9分)
(3)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例,谈谈你对进行社会变革的认识。(4分)
4、选择题 “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 )
A.孔子“仁”的主张
B.孟子“仁政”思想
C.墨子“兼爱”思想
D.老子“无为”思想
5、选择题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C.仁者爱人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毛泽东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