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欧洲联盟是?
[? ]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文革”时期,毛泽东的诗中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句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着装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这些变化主要说明了( )
①和平年代军队的地位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②与世界接轨,融入国际潮流 ③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④服装业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单一的军装到服装款式的多样化,反映了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业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①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
A.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
B.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D.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大意是说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彼此不相违背。A蔡元培的办学思想是兼容并包;B体现的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并容;C体现的是求同存异,故三者都体现了材料和谐相处的思想。D反映的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抗。故应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国黑人路易·惠吞在1953年的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在中国看到的情况。在东北的工业区,我看到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来自各个少数民族。这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
B.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
C.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消失
D.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工业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1953年”,而且并不是出现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在东北工业区,切可以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因此B符合题意,而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于1954年,时间上不合题意,C“差别消失”的表述过于绝对不合史实,D与材料主旨不合,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最重要的表现是
A.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
B.讨论了新中国成立问题
C.通过了《共同纲领》
D.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