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右图是l978--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图,从图中分析l978年以后,苏

联经济发展逐渐滞后的主要原因有
①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②社会矛盾丛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③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④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发展战略失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l978--1983年处于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结合史实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便又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窗,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了赫鲁晓夫上述特点的史实有
①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③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④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苏俄新经济政策 , 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 , 三者一致的表现在于
A.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集中全国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C.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D.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联系史实,B项是苏俄斯大林模式经济政策的典型特点,C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典型特点,A项不符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是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自由企业制度”,深入比较,它们都是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答案为D。
考点: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对苏俄新经济政策 , 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的比较,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赫鲁晓夫在工业方面的改革中尝试推出“物质利益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B.调动生产积极性
C.冲击传统体制
D.实行私有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目的”,A项是对概念的解释,C项是结果,D项表述有误,故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