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状况?

材料三 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次运动?有什么教训?
?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
(3)材料三反映出刘少奇怎样的认识和指导思想?
?
参考答案:(1)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不能单纯按主观意愿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问题:1958-1960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下降。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的发展;自然灾害严重等。
(3)认识:应正视“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指导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市场经济不能和计划经济并存? 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 ]
A.市场和计划的关系问题
B.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D.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问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春联,反映我国十年探索时期农村“盛世景象”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C.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D.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