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316页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 《美国的历程》
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填写元朝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简表。(4分)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2分)
中央机构
| 地方机构
| 主要职能
|
中书省
| ①
| ④
|
枢密院
| ②
| 主管军事
|
御史台
| ③
| 主管监察
|
(3)材料三中“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指当时美国的什么制度?存在着什么弊端?后来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4分)
参考答案:(1)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县、郡等新的地方行政建制设立;早期的县高于郡;郡县长官由君主直接任免,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中央集权制度萌芽并逐步成型。(答出其中2点即可,2分)
(2)(填出其中一格1分,4分)
①行中书省
④主管政务
②行枢密院
③行御史台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史载:“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王室召公奭于燕(当时山东、山西是主要农业区)。由此可见?
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②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
③分封奠定了武王灭商的基础? ④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知①正确;从封地主要在农业区的山东、山西知②正确;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知④正确。武王灭商后实行分封,知③不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实施严刑峻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BCD都属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维护皇权独尊的地位,因此BCD都属于具体的制度或措施,都服务于皇权至高无上这一地位或目的。
考点: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充分体现了皇权专制的特色。总之,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证。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秦律的发现,印证了下列哪一句史料的内容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七月亨葵,八月剥枣”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