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表格清楚显示:我国土地公有化程度提高了,这与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有关,C正确;土地改革后依然是农民土地所有制,A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B、D错误。
考点:三大改造:对农业的改造
点评:对农业的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土地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
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④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邓小平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什么叫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搞清楚。现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经验教训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什么叫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给出正确回答是在 (? )
A.《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1992年南方谈话
D.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给出正确回答是在南方谈话中。故选C。A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的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未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B项做出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D项中国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
点评: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这一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年十四大召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确立,经济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改革开放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水平比较表(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单位:元/人)。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项中,对以下表格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
A.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城镇居民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接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
D.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不断完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夺高产,放卫星,确保亩产十万斤。”下列各项与之有关联的是?
[? ]
A.?“一五”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