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与理解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向外探究,获取理,而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主张内心的反省,据此分析可知“主人在里头”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内心反省,这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用意在于(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BD项为表面现象,也不是共同用意;从题干中的“天命以为王、报群神之功”分析可知,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昭示天下权力的合法化, 宣扬君权神授,C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言仁义”,即主张仁义,是儒家学派。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D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A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共同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
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
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可知上汤代表天意成为了人民的“主”即最高统治者,体现了早期的天人感应思想,AC项正确;“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则说明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B正确;中国古代并没有确立民主政治,商王不是由民众推举产生的, D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早期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近代中国的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