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不难判断①在商州时期已经出现,②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③明代中后期开始出现,④元代我国棉花种植开始推广全国,所以以时间先后为序应是①②④③,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美国史学家麦克尼尔认为,在公元1000—1500年,中国文明的发扬光大,使中国的文化、财富和力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世界中心的地位。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事实是,中国在这一时期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①开始出现国际性大都会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时间是公元618年~907年,长安等城市就是;④白银成为流通货币,发生在明朝,时间是1368-1644;②③发生在宋元时期,宋朝960-1127-1279;元朝时间是1206-1368.所以B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元时期的商业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洛阳南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长安崇仁坊“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时期( )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地点限制
③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④政府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三千余肆”、“四百余店”和“货贿山积”可知①正确;由“洛阳南市”、“长安崇仁坊”可以看出②正确;由“昼夜喧呼,灯火不绝”可知③对;由“其内一百二十行”、“四壁有四百余店”知道④对,故全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材料中反映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治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
C.土壤日益贫瘠
D.人口增长迅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丁口滋众”导致“田制为空久”即可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唐朝以来人口迅速增长导致田地始终空置,这与当时的土地制度有关,综合来看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十六世纪中期,明朝思想家何心隐说:“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200年后,英国学者乔赛亚?蔡尔德指出:“以余观之,商人,工人,与农人……实为一国之精华……”。
材料二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地总结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两位学者对社会成员分类的标准,比较两位学者观点的不同,结合所学阐释不同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1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中“革命动力”的划分标准。结合所学,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概括指出“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消失的主要原因。(8分)
参考答案:(1)职业或行业分类。(2分)
何心隐:职业身份有贵贱;或官本位、圣贤居首。(2分)
高低排序:圣贤、士大夫、商贾、农工。(1分)
蔡尔德:职业身份无贵贱;或商工农并重;或商、工、农排序,商业居首。(任答1点得2分)
时代背景:(8分)
何心隐:明朝;(观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解释)等级观念深重;
(观点)商品经济繁荣,(解释)商人地位上升;
(观点)独尊儒术;或八股取士;(解释)圣贤为尊。
(上述四点,任答1点得2分,不超过4分)
蔡尔德:英国;工业革命刚开始;
(观点)重商主义;(解释)商业为尊;
(观点)英国君主立宪制,(解释)具有民主平等观念;
(上述四点,任答1点得2分,不超过4分)
(2)划分标准:阶级。(2分)
标志性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分)
主要原因:三大改造。(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分类的标准”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商贾”、“农工”、“士”、“圣贤”、“商人”、“工人”、“农人”等信息来分析,可归纳出职业或行业;第二小问中“观点的不同”可依据材料一中“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的信息可得出何心隐:职业身份有贵贱;或官本位、圣贤居首。高低排序:圣贤、士大夫、商贾、农工。从“以余观之,商人,工人,与农人……实为一国之精华”的信息可得出蔡尔德:职业身份无贵贱,商业居首。第三小问“时代背景”可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联系明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状况和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来归纳即可,如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等级观念深重;商品经济繁荣,(解释)商人地位上升;独尊儒术;或八股取士;圣贤为尊。英国;工业革命刚开始;重商主义;商业为尊;英国君主立宪制,具有民主平等观念。
(2)第一小问“划分标准”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信息可得出划分标准为阶级;第二小问“标志性事件”注意设问的要求“开始”、“结束”,结合所学可得出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49年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三小问“主要原因”注意时间“20世纪50年代”,结合所学回答即可得出三大改造。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