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哪些是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①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印度长期以来的内部存在隔阂和敌视
②二战结束后,英国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③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
④冷战格局下,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
⑤宗教问题、宗教矛盾对立冲突严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主要考查印巴冲突的基本背景,联系教材可知,印度存在印度教和伊斯兰两大教派,在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上有明显差异,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就一直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这种政策造成了其内部的尖锐矛盾,《印度独立法案》的制定也是这一矛盾的反映,根据《印度独立法案》成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发生了三次战争,苏美两国不断向印巴出售武器,推动了这一地区的不稳定,边界和领土尤其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长期未确定,也是印巴冲突的重要原因,答案为B。
考点: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要求学生对印巴冲突的背景全面正确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联合国大会决议规定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B.“贝尔福宣言”的发表
C.蒙巴顿方案出台
D.以色列国成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1948年5月14日,即英国宣布结束其在巴勒斯坦委任统治的当天,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埃及等5国组成阿拉伯联军于次日对以色列不宣而战。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直接原因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1948年到1973年间,先后发生了4次中东战争。下列各项中,属于这4次中东战争的共性的是
A.西方大国都没有直接参战
B.联合国都采取了干预行动
C.阿拉伯国家都运用了石油武器
D.阿拉伯国家都损失了大片领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如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西方大国英法直接参战;C不对,阿拉伯国家运用了石油武器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D不对,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叙利亚取得局部胜利,收回部分被占领土;B符合题意。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方法小结】通过类比,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现象作比较分析,找出其相同点;通过对比较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现象,确定其不同点,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比较。解题时主要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20世纪下半期,南亚次大陆冲突不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克什米尔问题是冲突的主要原因
②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克什米尔问题得到了解决
③孟加拉国在第三次印巴冲突中宣告成立
④在1971年的东巴问题上,印度的行为有干涉别国内政的性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主要考查南亚次大陆冲突的基本情况,联系教材可知,南亚次大陆冲突冲突的焦点是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双方都对其主张主权,其大多数居民是穆斯林,但领导这一地区的印度王公又是印度教徒,所以使这一地区成为印巴冲突的火药桶,经过三次印巴战争后,此问题仍没有解决,1971年,东巴问题又成为双方的矛盾所在,在印度大军进入东巴的强烈压力下,最终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后成立孟加拉国,在其成立过程中,印度的行为明显带有干涉别国内政的性质,此题答案为C。
考点: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对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全面准确掌握,尤其是相关史实,此题考查是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网站有一首小诗:“……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着枪奔赴战场……今天,我们只是为了纪念这些最可爱的人”,以下谁是“最可爱的人”?
[? ]
A、董存瑞、雷锋
B、黄继光、邱少云
C、王进喜、焦裕禄
D、邓稼先、袁隆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