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材料二 当钱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路德《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民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
——恩格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的论述是针对当时的什么情况而提出的?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回答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的共同态度是什么?加尔文教比路德教进步的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因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宗教和神学。在15、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他们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宗教神学“异端”的形式。
(2)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因信称义。
(3)不反对(信仰上帝)。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甚至通过强调他们所主持的宗 教仪式的重要性,来向神的地位提出挑战。……除此之外,婆罗门还免交各种捐税,因为人 们认为,婆罗门以自己的虔诚行为清偿了这种债务。由于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他 们不得被判处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最后,有关法、因果报应和再生的教义实际上也为婆 罗门控制人们的心灵提供了不可抗拒的手段。……婆罗门的种种要求和强征勒索是公元前 6世纪和5世纪印度进行宗教改革的一个因素。另一因素是上文提到过的经济发展,经济 发展造成一个富裕的商人等级即吠舍种姓,吠舍种姓对在它之上的两个种姓享有种种特权 极为怨恨。最后,婆罗门与非雅利安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因为虽然非雅利安人可以被吸 收为印度教信徒,但他们对祭士居支配地位很不满。
(1) 根据材料,说明婆罗门享有哪些特权。(6分)
(2) 根据材料,简析当时印度进行宗教改革的社会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特权:享有某些宗教特权,有自己独立的宗教仪式;免交各种捐税;不得被判处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利用宗教教义的核心原则掌控人们心灵。(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社会原因:特权阶层的不合理要求和强征勒索引起社会不满;印度经济发展造成的富裕商人对特权现象严重不满;缓和宗教间和不同阶层间紧张关系的社会需要。(9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1) 根据材料“...婆罗门甚至通过强调他们所主持的宗教仪式的重要性...婆罗门还免交各种捐税...他 们不得被判处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婆 罗门控制人们的心灵提供了不可抗拒的手段”,即可说明婆罗门享有的特权。
(2) 根据材料“...婆罗门的种种要求和强征勒索是公元前 6世纪和5世纪印度进行宗教改革的一个因素。另一因素是上文提到过的经济发展...婆罗门与非雅利安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但他们对祭士居支配地位很不满”即可分析印度进行宗教改革的社会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1) 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6分)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什么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9分)
参考答案:
(1)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答出3点,6分)
(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为以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3分)影响:冲击了传统婚姻,削弱了教会权力,宣扬了人文主义,增强了人们的法制观念。(言之有理,答出3点,6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可知,结婚需要登记。从材料二“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可知需家长同意。“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可知婚礼公开、需证婚人。(2)分析材料一和二可知,原来只要“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就构成正式婚姻”,即教会主导。改革后,需家长同意和政府登记,即世俗力量主导。题目第二小问要求回答其积极影响,可从消弱教会势力等方面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天主教会规定统一的《圣经》版本的目的是?
[? ]
A.进一步钳制人们的思想
B.为了思想解放
C.为了繁荣各种文化
D.为了传播各种先进文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图一?残酷迫害异教徒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宗教“异端”?天主教会为什么要设立宗教 “异端”裁判所?天主教会与宗教“异端”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马丁·路德张贴论纲
(2)图二出现的直接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比教皇或教士都重
(3)依据图三说明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何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把各种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称之为“异端”。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设置了宗教“异端”裁判所。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2)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赎罪券”。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3)因信称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